Gucci泡面火了,扒一扒**品在餐饮业的“玩票”游戏

作者 | 餐饮人必读

来源 | 《餐饮人必读》**公众号ID:「cyr811」

本文已经获得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01

看了GUCCI的泡面,

眼泪PradaPrada地Dior

上周末,一款朴实无华、连调料包都没有泡面在微博上引起了轰动,并在短时间内被网友刷上热搜榜。是什么泡面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见包装上印着五个大写英文字母——GUCCI,这下一切都说得过去了。

▲Gucci方便面

Gucci是1921年创立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品牌,相传,其创始人Guccio

Gucci上世纪初在巴黎伦敦上层社会光顾的酒店工作时,积累了对这个社会阶层审美品位的深刻了解,返回佛罗伦萨后开始为上层阶级设计制作旅行箱包。凭借着*特的创意和**的工艺,Gucci渐渐在**范围内都颇具名气。当然,Gucci的创意和工艺怎么样,想必咱们普通老百姓也看不出多少门道来,很多人对这个品牌的初始印象只有一个字:贵!此次推出的泡面,虽然市面上并没有公布明确的价格,但依旧有“手眼通天”的网友通过深扒后表示,价格应该在70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币480元)。一时间网友纷纷展开了调侃模式:

▲吃这个会影响我单手开宇宙飞船吗?

▲怎么能用塑料勺子,该配个金勺子!

▲这个面是不是要用神仙水来泡?

2017年,同为**品牌的Tiffany也曾因相似的原因登上热搜,一个87000元的手工“毛线球”和1100元的回形针刷新了一大批网友的三观。

▲Tiffany的毛线球

大家纷纷感叹,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02

**品跨界做餐饮已成常态

事实上,这并不是Gucci**次尝试把真金白银做成食物让消费者吃下去了,抛开甜品之类的小打小闹,实打实的线下餐厅,Gucci都开过好几家。早在2006年,为了配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GUCCI博物馆,一楼特别开设了露天咖啡馆,名字叫做GUCCI

CAFFÈ E

RISTORANTE。当时就有粉丝对他家推出的咖啡和甜点赞不绝口。其后,GUCCI的餐饮业务扩大到亚洲,在日本东京银座的GUCCI大厦开设了另一家咖啡店GUCCI

CAFÉ Ginza。主营业务除了咖啡,也开始为时髦的上班族提供简餐。2015年,已经**满足于售卖咖啡和简餐的Gucci在上海开出了**家正餐厅1921

GUCCI,作为GUCCI品牌在**开设的*家正式餐厅,1921

GUCCI餐厅面积约600平米,包括咖啡区、酒廊、主用餐区及露台。餐厅提供午餐和晚餐,午餐人均150,晚餐人均300,另外加收10%服务费,作为走中**定位的品牌,价格已经算是很良心了。

▲1921GUCCI不过很可惜的是,1921GUCCI于2017年7月正式从上海环贸iApm停业撤场,外界猜测原因很有可能是经营情况不理想。但Gucci并没有放弃,2018年,Gucci与意大利**主厨Massimo

Bottura 执掌的米其林三星餐厅Gucci Franescana 联手,在佛罗伦萨的Gucci Garden 里,开设了一家名为Gucci

Osteria的餐厅。不过这家餐厅的主要作用还是以陈列展示Gucci的设计作品为主,即便如此,它也成为了众多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之地。其实不光是Gucci,Dior、LV等**品牌也都拥有自己的餐厅,上文提到的Tiffany旗下的咖啡店“The

Blue Box Cafe”,更是因奥黛丽赫本出演的《蒂凡尼的早餐》,而成为全世界少女心中的梦幻场所。

不知多少人挤爆了Tiffany的官方预约网站,苦等上三个月甚至半年,就为了坐在Tiffany*特的浅蓝色餐厅里吃一块小蛋糕。

03

开餐厅,是**品牌的亲民通则

如果Gucci泡面的真实价格的确是480元的话,读sir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一些评测博主的频道上看到它了。虽然价格离谱,但500块大部分人咬咬牙还是掏的出来的,比起Tiffany八万多的毛线团,至少还能尝个味儿。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些**品牌开的餐厅人均消费,比起它们的主营商品而言,都意外的比较“亲民”。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1921GUCCI人均也就300块,Dior旗下的咖啡厅“Café

Dior by Pierre Hermé

Dior”一杯拿铁75块,加甜点人均在200以内;稍贵一点的Tiffany咖啡店吃一顿下午茶,也才1000块,连他家的回形针都买不到。

▲Tiffany价值165美金的回形针

当然啦,比起我们平时消费的餐饮品牌,这些**品开的餐厅也不能说便宜,但至少比起它们商店橱窗里动不动就好几万的衣服包包来说,读sir相信,消费得起的人应该多得多。提起Gucci、LV、Dior等品牌,想必在大部分消费者眼里,它们都是高高在上,矗立在商场大厦里,连灯光都透露出一种冷淡与距离感。在**品牌与日俱增的今天,不少**品牌在找机会让自己离消费者更近一点。**品牌沉迷开餐厅,或许不仅仅是“跨界”那么简单,他们显然没有进军美食界的雄心壮志,但**品牌通过餐饮与消费者沟通正在形成一种风潮。Chanel的快闪咖啡店从伦敦巡回到东京和上海,印着双C图案的咖啡杯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照片中;美妆品牌Khiel’s在三里屯开了一家咖啡店,店内食物原料宣称与其护肤成分原料一样;在梅赛德斯·奔驰位于东京的咖啡店,你能在限时菜单里找到接地气又有话题感的拉面和中华肉包……很显然,品牌们发现美食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网络语言。诸如Gucci这类价位较高的品牌,服务的永远只是一小撮人,这些人的购买力再高也有限。而通过有趣的餐饮跨界,品牌能够向那些未来可能成为其消费者的年轻人传递品牌形象;即使是那些永远不会成为它的消费者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品牌的追随者。比如Gucci餐厅的讲解员向消费者讲解他们的产品以及设计理念,甚至透露出品牌未来的行程安排,都是希望可以发展一批对品牌感兴趣的粉丝。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与食物毫不相关的大品牌盯上美食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看到了美食的更多跨界想象。

1686阅读 66人喜欢
创业快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