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华为的99次喝彩和1次背叛

财经无忌

2019-12-23

+ 关注

文 | 小象冒冒

这两天,华为因为李洪元案,大有碳烧火烤的味道。随后**密集发声,大多指责华为没有同理心,认为华为就是无情。

但在这么多的报道和批评背后,总感觉缺少了一些成熟与理性。

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七情六欲让我们的肌体有了活力,让我们更灵动。从华为李洪元案的发酵,到网传李洪元给任正非信的造假,背后似乎有一**秘的力量在推动李洪元案子。

对李洪元案,我们确实应该给予更多的同情,因为毕竟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冤有头债有主——谁诬告了李洪元?谁让李洪元被冤枉了?我们呼吁并相信司法部门的公正。但以此就把全部责任都归于华为,甚至归于任正非,有些搞错了对象。

李洪元案在网络发酵,以及此后种种如被打开的“潘多拉之盒”,让人感到一些洪水猛兽的力量,不禁让人担忧。

一是社会在同情弱者的同时,过度情绪化。这也说明当下社会民众的焦虑感在加重。

火一点就着,哪怕是一点火星子,全然不顾这个火星子是怎么来的,是星星之火还是鬼火、狐媚之火,遇事不去仔细想想为什么,不厘清责任的主体,于是社会在同情弱者的同时,表现出集体的失态和不理智。羊群效应在这里体现得****。

二是部分人评价标准过于自主,不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总觉得“我认为的”就是对的。我们不能说华为总是对的,华为的管理确实有些狼性。但是,中国有多少走得远的企业不是狼性管理?跑到美国的曹德旺,为什么不让成立工会?但就此拼命发狠“踩上一脚”,也太不厚道了。

华为给予员工好的待遇、好的研发条件,大家羡慕;华为好的管理经验,大家组团去学习;任正非袒露心扉的讲话,大家觉得说得有理,纷纷转发。

而华为出一点小错,就有人幸灾乐祸,总觉得抓住了别人的把柄,非得“整死你”。如此种种,形成了**社会的“缰绳”,于是,对社会的某种怨恨或者不如意,就转嫁到华为身上。这样的做法只会让社会不断被撕裂。

三是自媒体时代全社会“消费”弱者的心态。整个事件中,李洪元本来已经伤痕累累,现在再被拿来供不怀好意的某些人消费、消遣甚至消杀,让李洪元更加“遍体鳞伤”,难怪李洪元的代理律师也发出了不要打扰的呼声,相信李洪元也有**的胆识与能力。

从李洪元案陆续披露出的情况看,各方是比较理性与务实的。

比如,深圳司法机关已经通过国家赔偿的形式认错了,并给了李洪元清白,愿意通过书面形式为李洪元消除影响,**名誉。在这种背景下,为何有人依旧认为“认错”有错?

比如,举报侵犯李洪元的是华为的某些部门,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此指责华为甚至抹黑华为,也不应该?就是国家机关也难免有蛀虫和小人,何况华为?

比如,华为的回应是,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支持他**,这样的回应被认为“冷血”“**临下”,试问:华为什么样的回应才能符合某些人的“温暖”?

华为的回应很明确:当事双方都有诉诸法律的权力。理性来看,华为的回应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正常回答。

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得不容易。我们总把这样的观点摆在嘴边:这一代伟大企业的成长,与国内坚实的群众土壤脱不开,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足够好、非常好。得知孟晚舟加拿大被拘,我们群情激愤;听闻华为5G必要**数量**,我们摇旗呐喊;遭美国制裁,华为凭借着技术资本成功“打脸”,我们掌声雷动。

那些年,华为是自上而下的光,值得我们献上99次骄傲的拥抱。但,**生态的“真相”到底是怎样?透过这1次的“背叛”,我们终于看懂了,那就是:脆弱、敏感、情绪化、缺乏耐性。

在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喜爱“至清之水”,胜过企业真实的历史、肌理与个性。

现代企业急需提升管理体系和*理能力,当然值得反复强调。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理体系和*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全社会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离不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离不开构建社会*理新格局。

而*理体系和*理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成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机制,离不开法*的环境,离不开全社会心理的成熟。

当我们仔细品味这一事件引发的种种风波、猜忌,就会发现:无论是“低到尘埃”的李洪元,抑或高高在上的任正非,从“我们”望向“他们”的动作中,总带着自己生活中的不满,以及在“别处”实现自己的需要。

谁把华为捧上神坛?“我们”;谁在构建搞臭华为的“阴谋”?还是这个“我们”。

但言而总之,不管是“捧”,或是“杀”,都是**冷静消亡的前兆。社会*理的信任,就在这样的拉锯中,被点滴耗尽了。

当情绪压过信任、乃至于主宰社会的主体功能了,对话将愈发艰难;企业信誉的崩溃、社会道德底线的崩塌,将愈发轻易。

1146阅读 119人喜欢
创业快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