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王妃携款2.6亿逃离**国了,我们如何才能逃离不满意的人生轨道?

啡小沫

2019-08-01

+ 关注

作者 | 啡小沫

来源 | 啡小沫(ID:feixiaomo6)

01

*近,45岁的迪拜王妃哈雅,带着一双儿女以及3100万英镑(折合2.6亿元人民币),秘密逃离迪拜,准备“开始新生活”。

这哈雅何许人也?

她是约旦公主,即约旦老国王的女儿,约旦现任国王同父异母的妹妹。她曾在英国接受私立教育,获得了牛津大学哲学、**学及经济学学位。她热爱马术、猎鹰、赛车,曾代表约旦,参加了**会马术项目。

她是约旦**一位拥有重型卡车驾驶执照的女性。而考证的动机是,走到哪里都能带着马…

2004年,她嫁给了长自己25岁的迪拜现任酋长****。

那****又是何许人也?

他发展了迪拜,主持建造了迪拜三大地标哈利法塔、棕榈群岛、帆船酒店,使迪拜成为一个具备现代气息的城市,和世界**旅游城市。

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背后,是迪拜传统男尊女卑的风俗。他妻妾成群,崇尚男权,冷酷强硬,数得上来的有6个老婆,25个孩子。

中东落后的女性观一直在世界上被诟病。女性是次等人,被视为男性的私人财产,没有自由,可以被虐待和**。读书、工作、驾车,甚至办理个银行卡,都需要丈夫签署不反对函许可。

从小受西方文化影响、又热烈果敢的哈雅,估计是忍受不了王室的“风俗”了吧。

而她,并不是**个逃离的。

在她之前,迪拜已经有两任公主相继逃跑。她们念了全英文学校,接触到了更先进的两性观,于是也无法再忍受把女性视同草芥的风俗。不幸的是,她们都被抓了回去。

从迪拜王室逃离,需要莫大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无懈可击的精密策划。

前两任公主逃离被抓回后,遭遇的关押、毒打、注射药物,足以让其身边有此想法的人吓破胆。期待这位王妃能真正重获新生。

02

抛开王室的逃离,我仔细想来,这些年,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不断抗争,和所谓的“传统”说不,勇敢地逃离别人认为正确而自己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轨道。

上周刚刚得知高中好友F,考上了在职研究生。今年她报考的专业,在全国录取7人,她是**一个被录取的女生。

她所在的单位,是西安一家**搞军工的国企,企业氛围保守。去参加考试的,全部都是男性。周围人一听说30+的女性要去读在职研,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你30多了,不回家带孩子,要每周跑去北京读研究生?

很为F开心,她选择了她想走的路,且走得这么漂亮。要知道,她们今年从考题到课程安排,都和全日制无异,需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我从小到大的好友,**姐J,今年在德国,也要提交自己的经济学博士论文了。

她当年在芬兰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国在高校工作了几年,就萌生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想法。周围人都认为她30多了,该做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但**姐知道自己的内心渴望。她顶住压力,默默努力,拿到了自己心仪的offer。

前几天我还到J的父母家做客,和她妈妈聊天。J的妈妈说,今年,国内的很多知名高校,都向她伸出橄榄枝。但是她志不在此,她想留在德国,去企业里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也理解她的选择。

当你足够坚定,周围人也会慢慢被你的气场和毅力所感染。

我的小姨,本来是护士。一步步自己考上四川名校的本科、硕士、博士,又毅然花*买断之前签署的服务期,只身前往上海打拼,一步步在知名大医院立足。

亲戚们会议论,她学这么多,又这么辛苦打拼,不如少读点书,找份不忙的工作,来得更幸福。

我在同济读本科时,周末总去小姨家蹭吃蹭喝。小姨很多次告诉我,她有个遗憾,是这一路走来,没能出国留学。那时候,无论工作再忙再辛苦,每天早晨,小姨都要打开电视听英语新闻,晚上看英文文献。再后来几年,小姨发表的英文论文越来越多。

10年后,小姨告诉我,她拿到了她们医院公派美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03

生活的路有千万条,如果你喜欢的路,刚好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那挺好。

但如果你刚好有无法压制的强烈欲望,去走一条不同的路,那么,也不要在反对声中过早放弃。

后台也经常有读者,留言说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却不敢付诸行动。我分了分,大概有几点共性,我认为是可以克服的。

1. 期望满足别人的期待

很多人想换工作而不得、想换城市而不得、和不喜欢的人结婚、被迫回家乡小城生活的理由都是:我父母希望我如此,我虽然不愿意,可是也不想让他们不高兴。

其实再往下想一层,就是如果不满足父母的期待,就会觉得有负罪感。

从前家庭孩子多,父母不会对一个孩子倾注那么多爱,孩子也鲜有这样的体验。而这种“负罪感”的体验,在我们*生子女一代,集中**。

更有很多父母,会以“我为你的成长牺牲了这么多,我把好的都给了你,你现在翅膀硬了,不考虑我的想法了”的态度,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子女。

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个著名的课题分离理论。

简单说,就是要把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可以尊重对方,可以安抚对方,但目标还是要聚焦在自己的课题。

子女自己的职业、婚恋、人生选择,就是自己的课题。而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则是父母自身的课题。子女并不应该因父母的课题,而放弃追求自己人生的自由。

2. 不敢对结果负责

对依赖惯了的人来说,对结果负责,是很难的一件事。

一些人在犹豫不决时,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更想要A,但还是或听从大多数人建议,或随大溜选了B。

如果B的结果不好,至少我是站在众人的队伍中的,挨子弹的可不止我一个。而如果是自己力争来的A,*后结果不好,那这锅推都推不出去,只能自己承担责任。

想要走不同的路,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明白能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只有自己。

3. 没有“跳船力”

得到中王烁老师在认知训练中,曾讲到一个概念:跳船力。

讲的是很多衰落的组织,就像一条马上要沉没的大船,颓势不可阻挡。这时候,如果你是组织里的人,就要有“跳船力”,来保证自己不和它一起沉没。

如何才能拥有跳船力?

王烁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不要只做局部环境中的*佳选择。

这句话我越想越厉害,感觉要写在小本本上,不断提醒自己。它不仅适用于船将要沉没的时候,在你想换船的时候,一样适用。

记得本科的时候,我经历了转专业。因为转专业考试在先,原专业期末考试在后,为了通过转专业的考试,我没日没夜地去画室练习画画,翘掉了一些原专业的课程。后来转专业考试通过后,我又突击了一个月原专业的课程,*终也都通过了。

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跳船力”了。

当时和我一起转专业的一位男生,他虽然也极想转专业,却无法说服自己在大一就翘课,他认为需要先全力以赴学好原专业的课,才是本分。当然*后,他没能通过转专业考试。

这场景其实处处可见。

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上司一定希望你付出100%努力把手头工作干到*好,不想额外的任何事情。但这只是这局部小环境的*佳决策。

你其实应该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花时间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自己制定成长计划、职业目标,或者发展业余爱好。

人生综合全面的前行,才能让我们时刻保有“跳船力”。

要相信,我们的人生,真的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有不一样的色彩。

746阅读 116人喜欢
创业快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