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拿下四轮**,机器人医生时代要来了

锌财经

2019-10-21

+ 关注

作者 | 张小旺

来源 | 锌财经(ID:xincaijing)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医疗水准已经能够支持各个维度和难度的手术。

以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为例,这家号称“***大的**医院”,2017年,这家医院做了近36万台手术,每天的手术量在800台左右,这给护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临床实践中,每台手术一般会安排两名护士协助医生来完成,而除了手术前的被服,护士往往需要根据手术的临时需求中断正常协助手术工作,多次往返于手术室和库房之间,准备耗材、药品等手术用物资。

琐碎重复又必要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说到底,患者的就医效率也因此被打了折扣。

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了这一痛点。其****了手术室高值耗材配送机器人,承担起了这部分琐碎的工作。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为载体、为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研发、生产近10款医疗服务机器人产品。

钛米高值耗材配送机器人系统

上海仁济医院在2017年9月引进了这款机器人,到18年8月,每台钛米科技高值耗材机器人平均每天配送33趟,累计代替巡回护士走了7320公里,相当于1830万步。

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席执行官潘晶告诉锌财经,从2016年底推出**款医疗机器人产品至今,钛米的医疗机器人产品已经在全国120多家大**医院成功落地,包括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以及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

钛米医疗机器人落地案例

潘晶开始酝酿自主创业是在2015年,此前,他已经在机器人行业供职十多年,曾在某**外企担任机器人研发总监,为**多个**机器人项目,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eWalk外骨骼机器人、KUKA

youbot机器人等提供控制器和控制算法。

彼时,医疗机器人市场刚刚起步。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截至2016年1月,**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具体到国内市场,起步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情形下,进口产品的蚕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2016年10月10日,钛米高值耗材配送AGV和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在武汉协和医院进入临床实验,钛米由此成功“破冰”。

以钛米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为例,潘晶告诉锌财经,这款产品进入病房后,每两个小时会自动对所有病人进行一次体检,同时帮助护士分发药物、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实时视频的交互也让医生以及护士能随时与病人进行交流。此外,人机互动增加了患者交流体验,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

钛米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在工作

然而,医院这一特殊场景对***并非**开放,如何打消医院决策者的不信任感,成了摆在钛米面前的一大难题,破冰之路也并不那么好走。

潘晶表示,在武汉协和医院向**汇报时,院方*担心的就是机器人会否有安全问题,潘晶的回复是:“我不能保证没有安全隐患,但只要我们的产品有一次碰撞,我们就撤走”,此外,钛米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缴纳了保证金,一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钛米来承担相应的后果。

说服医院愿意尝试使用医疗机器人后,机器人如何确保避开医疗场景中大量的人流、病床和推车是摆在钛米面前的另一个不亚于自动驾驶的难题。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一个高要求高风险的场景,在手术的整个环节中,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让手术受到影响,甚至失败。而医疗机器人在脱离人的控制之后,如何“不犯错”成了关键的一点。潘晶表示,这其实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之前与院方接触的过程中,对方*担心的恰恰也是机器人“撞人”这一风险。

钛米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

针对这一问题,钛米机器人在病床周围设置了“虚拟墙”,*先保证机器人产品不会进入到核心手术区域;再通过目前在无人车领域广泛应用的激光雷达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避障能力。而在视觉维度方面,钛米则通过视觉技术将机器人的可视范围从一个平面调整到整个立体空间。

“机器撞人”的问题解决之后,“人撞机器”同样隐藏着潜在风险。为了避免这一风险,钛米在机器人上设置了背景音乐,辅以机器人的自识别系统以及自学习功能,实现了面临风险时提前发出被撞预警,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医院各个场景,挖掘核心需求,解决医疗机器人以往的痛点,潘晶曾经亲自跟过一百多台手术。潘晶告诉锌财经,这一做法也已经成为钛米的传统。

在武汉协和医院“破冰之后”,得益于行业标杆医院本身很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钛米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顺,除了在120多家大**医院的成功落地,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2017年5月11日,钛米完成由IDG与科沃斯投资的4000万A轮**;2018年6月11日,其完成B轮2亿**,投资方为金浦投资与鼎晖投资;2019年3月27日,钛米再次完成B+轮**,本轮由浦东科创与张江科投共同投资,具体金额尚未披露。

钛米机器人历次**

“我觉得钛米还是相对幸运的,没怎么踩坑,即使在18年下半年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我们也相对顺利完成了整个行业里金额*大的一笔**,包括今年3月份浦东科创、张江科投和张江高科的投资,实际上是对我们在新兴市场上所作的努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肯定”。提及几轮**,潘晶向锌财经如此表示道。

谈起钛米未来的发展,潘晶告诉锌财经,当前医疗机器人行业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市场并未**放开。据他介绍,国内有近2000家**医院、以及近20000家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在他的认知里,医疗机器人落到*后,真正服务大众的是上万家的医疗机构,钛米未来想要瞄准的,是万亿级的医疗市场。

2010-2018年医用机器人**市场销售量及销售额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而在医疗服务机器人之外,钛米并不排除切入手术机器人以及康复机器人这两大领域的可能,目前已有相关布局。潘晶认为,虽然从目前来看,钛米在技术以及落地场景上至少领先行业一年,但无论是手术机器人还是康复机器人,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市场被逐渐打开,医疗机器人转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潘晶有着另外的担忧。

潘晶告诉锌财经,在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钛米无疑是头部玩家,有一个很关键的优势在于钛米对医院实际场景下真需求的把控。但在当前浮躁的创业环境下,“伪需求”成了行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而“伪需求”流于行业的背后,廉价创新、盲目仿制、抄袭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阻碍。

“纵观国内的创业市场,行业萌芽阶段相互抄袭屡见不鲜,从商业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盲目进入、盲目抄袭*终都会对行业造成大的冲击,比如共享单车”。潘晶如是表示。为此,潘晶表达了对整个行业的呼吁,他希望众多的玩家能够找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真正将产品落到实处,解决客户核心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医疗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上半年,国内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2亿美元。另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智慧医疗机器人市场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0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美元。

只是面对万亿级的巨大市场,行业爆点或不会那么早到来。在潘晶的预测中,五到十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是那时行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任谁都无法预料,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无论是钛米,还是成群的入局者,都有着数不清的挑战。

903阅读 91人喜欢
创业快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