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4岁,决定继续啃老!擅自生了我,就要照顾到死......\"

大猫财经

2019-06-11

+ 关注

作者 | 大猫财经猫哥

来源 | 大猫财经(caimao_shuangquan)

01

在今年儿童节,日本有一个“超龄儿童”被杀了。

当天,日本的东京都练马区早宫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一男子躺在血泊中,身中10几刀,**的就是凶手自己,男子送医后不*身亡。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凶杀案。

自*的凶手是现年76岁的熊泽英昭,死者是其儿子,44岁的熊泽英一郎。日常一家三口住在一起的,熊泽英昭是趁着妻子出去的时候,在家将儿子刺死的,可以说是一出家庭悲剧。

而且,熊泽英昭并不是“无名之辈”,而是日本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还做过日本驻捷克大使,也算是副部级的高官了,杀人还是令人震惊的。

但是随着调查的展开,这位“弑子”的凶手,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他的儿子英一郎,在日本也算是**宅男了,人到中年却不工作,日常就是在家打游戏,氪金、啃老,啃得理所当然,而且是高调地啃老,因为他认为他们家的家训是“父母必须要负责将孩子照顾到*立为止”。

英一郎是一个Twitter重度用户,8年的时间里,36840条Twitter,平均每天12.6条,当然主题是游戏,各种游戏,顺便实名秀一波自己啃老的优越感。

就在其死前一年,也是儿童节,他向网友们炫耀了一下他的***还款额323729日元(合人民币20702元),“比你父母拼死**的收入还多”,当然这*是父母出的。

啃老啃习惯了,可能父亲还能忍,但是“家暴”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在Twitter中,他对母亲的称呼基本上是“愚母”,而且后面带着的动词不是“杀”就是“殴”,2017年的时候,他还向外界炫耀还记得“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殴打母亲的**”。

而且日常的家庭内**也是不断,吃着、喝着还打着。据称,让父亲决定“痛下杀手”的导*索,还是英一郎向父亲抱怨,附近的小学太吵了。吵闹的环境、**倾向严重的儿子,再加上近期的各种负面事件,这位父亲*终亲自解决了这位“超龄儿童”,英一郎“Game

Over”。

“怕给周围人带来麻烦”,熊泽英昭获得“好评如潮”:“你是一个遵守产品责任法的好父亲”。

02

前两天,猫哥逛了一个贴吧,叫做“啃老吧”,也是大开眼界了。

在其中有一个“精华帖”,直接就问“啃老吃你家大米了”?猫哥一时也是无言以对,确实也是没吃我家大米,可能也正如他说的,“你们和我们之间的价值观不同”。

随即也有人喊出“啃老即正义”的口号,而跟帖跟出一副对联来“蹲的天经地义、啃的霸气凛然”。说实话,有这文采,出来像猫哥一样做一个“码字的”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吗?

啃老,也是有烦恼的。

比如这位“啃老结束上岸”的,一连串的烦恼来诉说自己的心路历程:“高不成低不就、抑郁自闭、仇富、没信心、想**”。

当然*大的烦恼是:父母不给*怎么办?

跟帖里的答案就比较让人揪心了:

@上大人孔乙己:一拳一个狗父母,打到给*为止。

@哥哥一起睡觉:打就完事了。

@低调风信子:把你父母打的吐血,就不信不给。

@上大人孔乙己:父母不贤军体拳。

@天生如龙:打,不要犹豫。

@蹲吧男神:打死他们

总结起来一个字——打。啃老+**,活脱脱的熊泽英一郎翻版。

而父母不在而啃遗产的更纠结一些:父母留下的遗产啃干净了,40了又不懂做什么。

然而吧友们给她“指了方向”:“可以卖”、“下海”、“岛国女优”。

03

啃老,大概世界各地的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去年5月,美国纽约一对夫妇把他们30岁的“无业”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搬离他们的房子,他们已经给儿子发过5份搬家通知,这是*后一次,如果他仍然不搬家,这对夫妇将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纽约*高法院也做出了裁决,要求儿子必须搬离父母的住宅。

你看,美国人选“告”,日本人选“杀”,中国父母不会这么极端,中国的父母选择“忍”。因为中国式的亲伦关系真的是谜,看不懂更难解。

▌在某问答平台,在关于啃老的话题中,简直就是大型的“吐槽大会”现场,有亲戚家的孩子、还身边的邻居,也有自己家里的事情,归结起来几个类型:

①溺爱型:只要有一个溺爱,基本上“蹲”就一个字

A高中毕业不再上学,19岁开始就“家里蹲”,母亲从小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妈妈自己生病,都要托亲戚在外面买他爱吃的饭菜,敲开他的空调房喊吃饭,即便这样,妈妈还会在床上流泪,像是亲戚蓄意苦了自己家的儿子。

现在30岁出头,依然在家里,其父甚至曾放言,只要出去工作就给买房买车,然并卵。不过在亲戚中的人缘居然还不错,“虽然他不出去工作,但是他人很善良啊”。

②“抱负”型:不工作、不**,但有“抱负”啊

一个退休阿姨,家里有个儿子,40岁,没结婚、没工作,宅在家里写小说。10几年了,劝他工作就急眼,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做正经事。

一次同学会上,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儿子,发现自己的同学靠写小说*了大*、有房有车后,就也开始写小说,而且觉得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同样是学中文的,我凭什么不能成功”。什么*,就想写什么,宫斗剧*的时候,还特意去了北京和沈阳的故宫“体验”了一次生活。

然后,这么多年,就什么也没写成。阿姨靠着3000块的退休金养着他,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手机都得买*新款的。即便如此,这个阿姨也只是向人抱怨几句而已。

③“因病返蹲”型:我抑郁了、我自闭了、我厌世了、我……

“别喷我,别叫我振作,我听了太多了”。

按照这位朋友的自述,实习了一个月之后就辞职,然后开始家里蹲,如果家里能愿意,自己可以蹲一辈子。先是以没有毕业证为借口不找工作,拿到毕业证后,没办法逃避了,就开始抑郁。

亲戚问“找到工作了没”,自己会不开心;妈妈撩自己说话、叫上街、买好吃的,也不开心。

发作阶段,崩溃大哭,对一切都没兴趣,“每天蹲豆瓣小组蹲知乎寻找有共鸣的人为自己寻求一丝安慰”。后来诊断,“轻度焦虑、重度抑郁”,而原因呢,“我就是不想跟人接触不想工作才会这样呢”。

④啃遗产:我现在的日子过得也挺好

这个算是比较高端的操作,至少比“40岁又不懂做什么”要好。

一个35岁的女生,父母不在了,啃遗产。每年有20万左右的租金收入,“其实日子过得还挺好。不买奢侈品,刷剧累心了,就在国内溜达溜达,大多都是去小镇小城花费不了多少*。五六年了,还是过不够”。

至于上班,“在哪儿都是混日子”。

04

至于那些“沉迷游戏型”和“没什么理由我只是想啃型”,也算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中国在“不啃老”的路上也有绊脚石,那就是“房子”。

有一个并没有达成共识的结论,“中国人普遍啃老,这是现状,一个房子就把绝大多数男生女生渴望*立自由的梦打碎了”。自力更生派认为,凡是掏父母*包的人,都是啃老。

但这个论调也遭到了嘲笑,“十年前啃老的那批人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并称“对于啃老的贬义诋毁,是对穷人*大的恶意”。摆事实、讲道理,中国的房价已经涨到这么高了,不“啃老”如何能付得起*付呢?央行的经济学家不是都在鼓吹“六个*包”凑*付了么。

不过,对于“啃老”的过度扩大或者对啃老的“过度美化”,都没有什么意义,不啃老的,嗤之以鼻,啃老的更心安理得。

靠父母买房到底是不是啃老呢?现实可能也比较令人纠结。

实际上,靠父母买房,可以理解为父母的一场“投资”,啃还是没啃,一是要父母主动投资,二是要获得“收益”,当然所谓的收益并是绝对的现金收益,而是一份综合收益,比如得到应有的照料,都已经能被看做是“人之常情”了。

但是,如果为了买房,榨干父母的每一分*甚至强迫父母负债,而在买房后,父母甚至不能踏入新居,这就是赤裸裸的啃老了,甚至人神共愤。

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不过嘛,中国式父母,可能也并不会像熊泽英昭那样,毕竟,“他/她是我的儿子/女儿”。

2693阅读 42人喜欢
创业快讯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